鵪鶉為茶褐色,是一種小型野生候鳥。野生鵪鶉一年產蛋7-12枚。鵪鶉孵化期為16-17天。鵪鶉性喜溫暖,飼養室內溫度宜在200C左右,設備簡單,管理容易。飼養40-50天開始產蛋。
產蛋期鵪鶉的日常管理
種鶉及商品產蛋鶉的飼養管理原則基本相似。而蛋用型與肉用型種鶉的飼養管理則有各有特點。
1、轉群
育成母鶉至35-40日齡,約有2%左右已開產時應予轉群,以熟悉新環境。最好在夜間進行轉群,及時供應飲水和種鶉飼料,保持安靜。在轉群的同時,按種鶉要求再進行一次嚴格選擇。
2、產蛋規律與利用年限
產蛋鶉每天產蛋的時間主要集中于午后至晚上8點前,而以下午3點、4點為最多。
在籠養情況下,種母鶉利用年限為1-2年,但一般多采取“年年清”,育種場可利用2-3年,但實踐中采種時間僅利用8-10個月,以確保種蛋質量。商品蛋鶉僅利用10-12個月。生產中應主要考慮產蛋量、種蛋合格率、受精率及其經濟效益和育種價值。
3、強制換羽
如利用第2個產蛋周期,需實行人工強制換羽。一般自然換羽時間長,換羽慢,產蛋少且不集中。實施方法:停料4~7天、黑暗,迫使產蛋鶉迅速停產,接著脫落羽毛,然后逐步加料使之迅速恢復產蛋。從停飼到恢復開產僅需20天。飲水不可中斷。必須淘汰病、弱個體。
特禽:青年種鵪鶉的飼養管理
4、日常管理要點
①要保持飼料與飲水的正常供應,并據產蛋率、氣溫調整飼糧。
②防止子宮外翻,注意控制體重與膘度。
③在夜間與早晨各集蛋1次,應采用蛋托分裝,防止堆壓破損。
④防止各種應激,嚴防獸害。
⑤做好日常記錄和統計報表工作。
鵪鶉鳥怎么飼養
一、幼鵪鶉的培育:
40日齡前為幼鶉。小鵪鶉出殼雛毛干后,就可放入小型木制育雛箱內飼養,一個60厘米×80厘米木箱可容納10-20只小鵪鶉。育雛工作注意保溫工作,保溫熱源可用電燈、煤油爐、木炭火盆或峰窩煤灶等。用電燈從育雛器的上方給溫,同時在下方或旁邊用煤油爐、木炭或蜂窩煤供溫,則效果更好。大規模育雛可用保溫傘,每傘可育雛鵪鶉200-300只。
二、小鵪鶉飼養:
出殼后5-6小時的鵪鶉就會跑,開食宜早不宜遲。開食可用玉米、碎米、麥粉等混合料,能加拌熟蛋黃更好。二、三天后逐漸轉喂全價混合飼料。幼鵪鶉配料可用玉米52%,豆餅27%,魚粉10%,麩皮5%,草粉5%,骨粉1%,粗蛋白含量為24-25%;鈣磷比為2:1。另外可加15%打漿青料,或每100斤飼料加喂10克多種維生素和適量微量元素。飼料內加喂少量抗菌素則效果更好,既可防止疾病,又能促進生長。喂小鵪鶉可在育雛箱內用小食槽,加少量水調成糊狀飼料。
三、母鵪鶉飼養:
40日齡后母鵪鶉即轉為產蛋期。母鵪鶉從喉至胸有斑點,公鵪鶉胸部毛色深無斑點。母鵪鶉可用4-6層籠養。鵪鶉籠可用木制,高160-180厘米,長90-100厘米,深40厘米,每層籠高15厘米,承糞板空間10厘米,每層可養鵪鶉60-80只。中間可隔成2-4個小籠,籠底用粗鐵線,間距0.5厘米,以便漏糞。籠底后高前低,向前稍有傾斜,產蛋后可自動流出到前面檔板,以便飼養員在籠外撿蛋。籠子四周用細鐵線制,間距2.2-2.4厘米,外掛料槽和飲水槽,便于鵪鶉頭頸伸出吃料飲水。
電話:15563159955
地址:山東省濟寧市任城區長溝鎮趙王堂村